活性濾池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機物和氨氮的研究
論文類型 | 技術(shù)與工程 | 發(fā)表日期 | 2001-04-01 |
作者 | 龍小慶,王占生 | ||
關(guān)鍵詞 | 微污染水源水 活性濾池:砂濾:TOC:氨氮 亞氮 | ||
摘要 | 本文主要研究活性濾池對水廠沉淀出水中有機物和氨氮的去除規(guī)律,并與水廠砂濾池進行比較。結(jié)果表明:(1)無論活性濾池進水(水廠沉淀出水)中是否有余氯,它對有機物(以總有機碳TOC表示)、氨氮、亞氮均有去除作用。如果濾前加氯(余氯為0.5mg/L),TOC和氨氮沿程均有去除,去除率分別為37.5%和82.1%,亞氮在活性濾料40cm以上有所上升,經(jīng)過余下濾層后得以去除,總?cè)コ蕿?2.8%;如果濾前不加氯,氨氮和亞氮沿程均有去除,去除率均有90%左右;(2)水廠砂濾對氨氮去除不明顯(去除率僅為3.1%),TOC |
龍小慶 王占生
清華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系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活性濾池對水廠沉淀出水中有機物和氨氮的去除規(guī)律,并與水廠砂濾池進行比較。結(jié)果表明:(1)無論活性濾池進水(水廠沉淀出水)中是否有余氯,它對有機物(以總有機碳TOC表示)、氨氮、亞氮均有去除作用。如果濾前加氯(余氯為0.5mg/L),TOC和氨氮沿程均有去除,去除率分別為37.5%和82.1%,亞氮在活性濾料40cm以上有所上升,經(jīng)過余下濾層后得以去除,總?cè)コ蕿?2.8%;如果濾前不加氯,氨氮和亞氮沿程均有去除,去除率均有90%左右;(2)水廠砂濾對氨氮去除不明顯(去除率僅為3.1%),TOC去除率為12.5%,亞氮反而略有上升。
關(guān)鍵詞:微污染水源水;活性濾池:砂濾:TOC:氨氮;亞氮
有機物和氨氮是目前微污染水源水中較為普遍的兩種污染物,而常規(guī)水處理工藝對它們的去除能力有限,導致飲用水生物穩(wěn)定差、輸配水管道中易滋長細菌、后加氯量增加、消毒副產(chǎn)物增多、致癌風險提高等問題[1],另外,飲用水中氨氮濃度較高,在消毒時會產(chǎn)生令人厭惡的嗅和味[2]。因此,研究對它們的去除是目前給水處理工作者關(guān)心的主要課題之一。而最經(jīng)濟可行的方法是在現(xiàn)有工藝基礎(chǔ)上進行改造?! ?br> 本文以中國南方某市水廠的沉淀池出水為研究對象(該水廠采用混凝、沉淀、過濾(濾前加氯)和氯消毒水處理工藝)。在普通砂濾池上填放活性濾料,改造為活性濾池,并研究其去除特性和機理,為水廠改造提供有益的指導。
1 試驗裝置、材料及運行條件
試驗裝置如圖1所示。裝置由有機玻璃制成圓柱形,內(nèi)徑為10cm。活性濾料層高60cm,砂層高30cm(粒徑分布為0.5—1.2mm),承托層高30cm。反沖洗排水管在濾料上方80cm處,沿程設(shè)有取樣口。過濾時濾料表面上水深150cm,表面曝氣(氣水比維持在0.5—1:1),濾速取8m/h,工作周期為48h,反沖時控制整個濾料層膨脹率為20—30%,反沖時間5—6min。
2 測試方法
TOC:島律—5000TOC儀;氨氮:鈉氏試劑分光光度法(721:分光光度計);亞硝酸鹽氮:重氮化偶合分光光度法(721分光光度計);余氯:袖珍比色計。
3 結(jié)果及討論
3.1 TOC的去除效果
活性濾池對TOC沿程的去除效果見圖2。
由圖2可見,活性濾池由上至下的TOC值逐漸降低,其中活性濾料層(O—60cm)的去除率為32.1%,總?cè)コ蕿?7.5%。說明有機物的去除大都由活性濾層承擔,是活性濾料吸附和其上生物膜生物降解共同作用結(jié)果。
3.2 NH4+-N、NO2--N的去除
活性濾池對NH4+-N、NO2--N沿程的去除效果如圖3、圖4所示。圖中進水未加氯是指,將沉淀出水未加氯就進入一個尺寸、配置等與前一活性濾池均相同的另一活性濾池,運行條件也都一樣。
一般認為,由于亞硝酸細菌的比增長速度(μNS)小于硝酸細菌的比增長速度(μNR),且硝化反應常數(shù)KN很小,所以在穩(wěn)態(tài)條件下,亞硝酸鹽的積累量是很少的[3]。但由圖3、圖4可見,當在進水(水廠沉淀出水)中
加氯(防止濾池中藻類繁殖)時,NH4+-N在活性濾池中的去除規(guī)律與NO2--N的去除規(guī)律有所不同,NH4+-N濃度是沿程逐漸降低,經(jīng)過活性濾料層去除串已達70%左右,總?cè)コ蕿?0%左右:而N02--N濃度在活性濾料層40cm以上是逐漸上升的,經(jīng)過余下濾層后,才得以去除,總?cè)コ疄?0%左右。當進水中無余氯時,NH4+-N及N0O2--N的濃度均是沿程逐漸降低,去除率均在90%左右。分析其原因主要可能是,上層活性濾料可去除水中余氯,有利于微生物在余下濾層中生長繁殖。另一方面,亞硝酸茵可能比硝酸茵耐氯些(圖3、圖4表明,盡管在活性濾科40cm之上還有余氯,但NH4+-N仍有一定的去除率,而NO2--N出現(xiàn)累積)。當然這還有持更多的試驗加以證實。
3.3 與普通砂濾池去除效果的對比
表1是活性濾池與普通砂濾池去除效果的對比。
表1表明,活性濾池對TOC的去除率比水廠砂濾池高25.0%,對氨氮的去除率高79.0%,水廠砂濾出水的亞硝酸鹽氮略微升高。這主要是由于活性濾料能為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提供良好的條件,如較大的比表面積、表面較粗糙,能富積有機物和溶解氧、脫氯等。而且一旦掛上膜后,由于生物膜上微生物的長期固定培養(yǎng),它們對各種不利環(huán)境因素有較強的適應性,比單體細胞對消毒劑具有更強的抵抗能力[1]。而砂粒較平整、光滑、無孔、無吸附作用,也不能去除水中余氯,因此,當進水中有氯時,掛膜較為困難。
4 結(jié)論
(1)無論活性濾池進水中是否有余氯,它對TOC、氨氮、亞氮均有去除作用。如果濾前加氯(余氯為0.5mg/L),TOC和氨氮沿程均有去除,去除率分別為37.5%和82.1%,亞氮在 活性濾料40cm以上有所上升,經(jīng)過余下濾層后得以去除,總?cè)コ蕿?2.8%;如果濾前不加 氯,氨氯和亞氮沿程均有去除,去除率均有90%左右;
(2)水廠砂濾對氨氮去除不明顯(去除率僅為3.1%),TOC去除率為12.5%,亞氮反而略有上升。
參考文獻:
1.王占生,劉文君。微污染水源飲用水處理。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9,10。
2.葉輝,許建華。飲用水中的氨氮問題。中國給水排水,2000,(11):31-34。
3.顧夏聲。廢水生物處理數(shù)學模式(第二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12。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guān)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fā)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