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氧化處理垃圾滲濾液研究
李小明,王敏,矯志奎,陳昭宜
(湖南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系,湖南長沙410082)
摘 要:采用電解氧化法對垃圾滲濾液進行深度處理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電解氧化過程中,NH3-N優(yōu)先于COD被氧化去除;SPR三元電極的處理效果優(yōu)于DSA二元電極和石墨電極;酸性條件比堿性條件更有利于電解氧化作用對COD及NH3-N的去除;Cl-濃度高時,有利于COD及NH3-N被氧化去除。試驗得到的適宜電解氧化條件是:pH值為4、Cl-濃度為5000mg/L、電流密度為10A/dm2、SPR三元電極為陽極、電解時間為4h。當COD及NH3-N濃度分別為693mg/L和263mg/L時,COD去除率為90.6%,NH3-N的去除率為100%。
關鍵詞:垃圾滲濾液;電解氧化;深度處理
中圖分類號:X5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602(2001)08-0014-04
Study on Electrolytic Oxidation for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LI Xiao-ming,WANG Min,JIAO Zhi-kui,CHEN Zhao-yi
(Dept.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
Abstract:A study on electrolytic oxidation process was made for advanced 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 The result show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electrolytic oxidation,removal of NH3-N is preferential to that of COD,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cess by using SPR as anode is superior to that by using DSA and graphite.COD and NH3-N can be removed more effectively in acidic environment than in basic one.High concentration of Cl- is beneficial to the removal of COD and NH3-N.As obtained from the test,the suitable condition for the technology is:pH4,Cl- concentration of 5 000 mg/L,electrical density 10A/dm2,anode used for SPR,and electrolytic period 4 h.At COD concentration of 693 mg/L and NH3-N 263 mg/L,90.6% and 100% can be achieved respectively for the removal of COD and NH3-N.
Keywords:landfill leachate;electrolytic oxidation;advanced treatment
垃圾的衛(wèi)生填埋是我國城市垃圾的主要處理方式之一,由此而產(chǎn)生的垃圾滲濾液是一種難處理的的高濃度有機廢水,其水質(zhì)水量變化大,成分復雜且隨“場齡”變化。一般,垃圾滲濾液經(jīng)生物處理后,其殘留的COD仍較高,有的高達600~800 mg/L,且很難再處理。筆者采用電解氧化法對垃圾滲濾液進行深度處理,并對其工藝條件進行了研究,從而為工業(yè)化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
1 材料及方法
試驗裝置采用10 cm×10 cm×10 cm的電解槽兩個,詳見圖1。電極材料:三元電極材料,SPR(RuO2-IrO2-TiO2),6 cm×8 cm;二元電極材料,DSA(RuO2-TiO2),6 cm×8 cm;石墨電極材料,6 cm×8 cm;不銹鋼電極材料,6 cm×8 cm。
污水取自廣州大田山垃圾填埋場,包括滲濾液原水和經(jīng)過SBR生物處理后的出水,水質(zhì)成分見表1。
分析方法:COD、BOD采用標準方法進行;pH采用PHS—2型酸度計測定;色度采用稀釋倍數(shù)法;Cl-采用硝酸銀滴定法;NH3-N采用納氏比色法;余氯采用碘量法。
2 電極氧化機理
電極氧化機理可分為兩個部分,即直接氧化和間接氧化。直接氧化作用是指溶液中·OH基團的氧化作用,它是由水通過電化學作用產(chǎn)生的,該基團具有很強的氧化活性,對作用物幾乎無選擇性。直接氧化的電極反應如下:
2H2O→2·OH+2H++2e-
有機物+·OH→CO2+H2O
2NH3+6·OH→N2↑ +6H2O
2·OH→H2O+1/2O2
若廢水中含有高濃度的Cl-時,Cl-在陽極放出電子,形成Cl2,進一步在溶液中形成ClO-,溶液中的Cl2/ClO-的氧化作用能有效去除廢水中的COD及NH3-N。這種氧化作用即為間接氧化,反應如下:
陽極:4OH-→2H2O+O2+4e-
2Cl-→Cl2+2e-
溶液中:Cl2+H2O→ClO-+H++Cl-
有機物+ClO-→CO2+H2O
3 結(jié)果與討論
3.1 不同電極的影響
不同電極材料的電解氧化性能不同,對目前國內(nèi)燒堿行業(yè)用得較多的兩種電極材料DSA(二元電極)和SPR(三元電極)以及石墨電極作了比較。分別以它們作陽極,取SBR反應器出水500 mL,電流密度10A/dm2,補充Cl-濃度至5 000 mg/L,電解4 h,電解效果如表2。
從表2中可以看出,COD和NH3-N的去除率以三元電極SPR為最高。電極材料中的高價金屬離子(Ru4+、Ir4+、Ti4+)的存在有利于溶液中產(chǎn)生Cl2/ClO-,從而促進了對污染物的間接氧化作用,其中尤以SPR三元電極更為突出。圖2為三種電極電解過程中余氯的變化。
圖2表明,隨著時間的變化,溶液中的余氯因電極種類的不同而不同,其中三元電極SPR對余氯的釋放最為有利。它同時也表明,間接氧化在電解氧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3.2 pH的影響
以三元電極SPR為陽極材料,電流密度為10A/dm2,Cl-濃度為2 000 mg/L,以SBR反應器出水為試驗水樣,調(diào)節(jié)溶液的pH值分別為4和8,電解試驗結(jié)果見圖3。
圖3表明,酸性條件下的電解反應更有利于對COD的去除。一般,電解氧化過程中有大量的CO2產(chǎn)生,在水溶液中達到水解平衡,生成CO32-和HCO3-,而它們與·OH基團的反應速度要高于·OH基團氧化溶液中有機物的速度。酸性條件下,化學平衡的移動不利于溶液中CO32-和HCO3-的存在,從而間接促進了電解反應對COD的去除。從圖3中還可看出,COD被去除60%以后,氧化速度呈減緩趨勢,這是由于滲濾液中易氧化物質(zhì)被先行氧化而導致后階段氧化速度放慢。
3.3 Cl-濃度的影響
由于電極氧化過程中間接氧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Cl-濃度的影響就成了不可忽略的因素。以三元電極SPR為陽極材料,電流密度為10A/dm2,以SBR反應器出水為試驗水樣,溶液的pH值為8,Cl-濃度分別為2 500、5 000和10 000 mg/L時的COD和NH3-N的電解去除結(jié)果分別見圖4和圖5。
由圖4和圖5的結(jié)果可見,Cl-的存在對COD及NH3-N的去除影響明顯,隨著Cl-濃度的增加去除率也明顯增加,這說明間接氧化作用在COD及NH3-N的去除過程中起著主要作用。比較圖4和圖5發(fā)現(xiàn),NH3-N的去除主要發(fā)生在電解氧化反應的前1 h,該時段內(nèi)COD僅有約30%被去除。圖解同時也說明COD的組分中約70%是相對難降解的,而直到NH3-N被去除后,此部分COD的去除才迅速增加。由此可見,電解過程中的高濃度NH3-N必會影響到COD的去除效率,如能在處理前通過其他方法(如吹脫)去除NH3-N,則有利于COD的去除,同時也會大大節(jié)約電能。
3?4電流密度的影響
合適的電流密度對電解氧化反應效率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而過高的電流密度會導致能源浪費。以SPR為電極材料,電流密度為5、7.5、10、12.5A/dm2,以SBR反應器出水為處理對象,對照了未補充和補充Cl-濃度至5 000 mg/L時的處理結(jié)果,見圖6、圖7。
圖6表明,低Cl-濃度時,電流密度對COD及NH3-N的去除影響不大;電流密度為2.5A/dm2時,陽極表面出現(xiàn)棕色沉淀物,這可能是由于有機物在較弱的氧化作用下發(fā)生了聚合作用而形成的聚合物。圖7表明,高Cl-濃度時,COD及NH3-N的去除率隨電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這是由于電流密度高時,陽極的電極電位也高,相應的電解氧化反應也越強。這同時也進一步表明,間接氧化在電解氧化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實際操作時,應結(jié)合運行費用和處理效果綜合考慮。
3.5 適宜條件下的電解效果
經(jīng)SBR處理后的滲濾液,調(diào)節(jié)pH值為4,Cl-濃度為5 000 mg/L,選擇電流密度為10 A/dm2,SPR三元電極為陽極,電解時間為4 h,處理結(jié)果如表3。
4 結(jié)論
電解氧化法對垃圾滲濾液的深度處理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電解氧化過程中,NH3-N被優(yōu)先去除,其次是COD;電解氧化反應在一定濃度Cl-存在時,以間接氧化為主,與直接氧化作用并存;SPR三元電極的處理效果優(yōu)于DSA二元電極和石墨電極;酸性條件比堿性條件更有利于電解氧化作用對COD及NH3-N的去除;Cl-濃度高時,氧化去除COD及NH3-N的效果好;電流密度高時,有利于間接氧化作用的發(fā)生。適宜的電解氧化條件是:pH值為4,Cl-濃度為5 000 mg/L,電流密度為10A/dm2,SPR三元電極為陽極,電解時間4 h。COD及NH3-N濃度分別為693 mg/L和263 mg/L時,COD去除率為90.6%,NH3-N的去除率為100%。
參考文獻:
[1]Robinson H D.Leachate collection,treatment and disposal[J].Water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1992,6(3):321-332.
?。?]張?zhí)m英,韓靜磊,安勝姬,等.垃圾滲濾液中有機污染物的污染及去除[J].中國環(huán)境科學,1998,18(2):184-188.
?。?]沈耀良,楊銓大,王寶貞.垃圾滲濾液的混凝—吸附處理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1999,1
5(11):10-14.
?。?]沈耀良,趙丹,楊銓大,等.厭氧—好氧法處理滲濾液與城市污水混合廢水的可行性[J].污染防治技術(shù),2000,13(2):63-67.
?。?]Majone M. Influence of metal speciation in landfill leachates on kaolinite sorption[J].Water Res,1998,32(3):882-890.
?。?]陳吉.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工藝及試驗驗證[J].給水排水,1999,25(5):18-21.
作者簡介:李小明(1966-),男,安徽人,工學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環(huán)境生物技術(shù)與水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電 話:(0731)88228298821391
E-mail:Xmli@mail.hunu.edu.cn
收稿日期:2001-01-20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fā)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