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相厭氧與兩相厭氧處理干法睛綸廢水的研究
楊曉奕1,蔣展鵬1,師紹琪1,管運濤1,鄧建利2,黃斌2
(清華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系,北京 100084; 2.齊魯石化公司研究院,山東 淄博255400)
摘 要:采用單相和兩相厭氧方法,對含有硫酸鹽和難生物降解物質的干法睛綸廢水的處理進行了試驗研究,結果表明,兩相厭氧不僅比單相厭氧CODCr去除率高,運行穩(wěn)定,硫酸根干擾小,在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上也顯示出明顯的優(yōu)勢。試驗中還發(fā)現(xiàn),在pH=7.9~8.2下,硫酸鹽還原成為底物降解的主要代謝途徑,而在中性PH=6.8~7.1時,甲烷菌的競爭占優(yōu)勢。
關鍵詞:腈綸廢水;廢水處理;厭氧
中圖分類號:X78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455(2002)02-0021-04
Research on the Dry Acrylon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Single and Two Phase Anaerobic Methods
YANG Xiao-yi1, JIANG Zhan-peng1, SHI Shao-qi, guan Yun-tao1, DENG Jian-li2, HUANG Bin2
(1.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Q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 Research Institute of Qilu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 Zibo 255400, China)
Abstract:Single and two phase anaerobic methods were tested to research their performances in treating dryacrylon wastewater containing sulfate and hard biodegradable substan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wo phase anaerobic process is of higher CODcr removal efficiency, more stable operation condition, lower sulfate radical disturbance and easier biodegradability compared with single phase one. At pH value between 7.9 and 8.2, sulfate reduction becomes the main metabolic pathway of the substrate degradation, At pH value between 6.8 and 7.1, methanobacteria predominate.
Keywords: acrylon wastewater; wastewater treatment; anaerobic
全國5套同類型干法臆綸生產裝置均采用厭氧-好氧-生物活性炭處理工藝,由于干法腈綸廢水中含有一定濃度的硫酸鹽和難生物降解物質,影響了厭氧系統(tǒng)對CODcr的去除率和運行穩(wěn)定性,目前該工藝不能使出水達到國家排放要求。
兩相厭氧對含有硫酸鹽有機廢水的研究目前還只是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1-2],試驗用水多采用葡萄糖配水,并且關于何種廢水適用于采用兩相厭氧消化工藝,觀點尚未統(tǒng)一。有些人認為,厭氧消化是由多種菌群參與作用的生物過程,這些微生物種群的有效代謝相互聯(lián)結,而兩相厭氧消化過程將這一有機聯(lián)系的過程分開,勢必會改變穩(wěn)定的中間代謝產物的成份,對消化過程產生一定影響。筆者則認為,如果采取的相分離得當,創(chuàng)造有利于不同細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無疑會提高系統(tǒng)對難生物降解物質的處理能力和運行的穩(wěn)定性。為此進行了單相厭氧和兩相厭氧處理睛綸廢水的試驗研究,對其處理效率、運行穩(wěn)定性進行對比。
1 試驗部分
1.1 試驗水樣和裝置
1.1.1試驗水樣
干法腈綸工藝廢水中含有油劑、丙腈磺酸鈉、聚丙烯腈等有機物,它們以膠體或懸浮物形式存在于水中,經混凝沉淀后,其水質情況見表1。
1.1.2 試驗裝置
單相厭氧和兩相厭氧反應器均采用UASB反應器,如圖1、圖2,兩相厭氧的產酸反應器(A-UASB)與產甲烷反應器(M-UASB)的池容比為1:2。
1.2 試驗方法
單相厭氧試驗可分為啟動馴化和穩(wěn)定運行兩個階段。啟動時從25%睛綸廢水,75%自來水開始,然后逐漸增加進水中睛綸廢水的比例直至100%。兩相厭氧生化試驗可分為分相、啟動、穩(wěn)定運行三個階段。分相采用動力學分相。兩相厭氧啟動前期配水以葡萄糖為主,隨著試驗的進展,葡萄糖將逐步被腈綸廢水所代替。
1.3 試驗條件
單相厭氧、兩相厭氧反應器均采用UASB反應器,反應溫度均為35℃,其他試驗條件見表2。
1.4 研究參數(shù)
式中:
CODs——表示硫酸根還原菌降解的CODcr;
CODM——表示甲烷菌降解的CODCr;
CODs+M——表示硫酸根還原菌和甲烷菌共同降解的CODcr。
2 試驗結果與討論
2.1 CODCr去除情況及分析
圖3為單相厭氧、兩相厭氧CODcr變化曲線。由圖3可看出單相厭氧CODCr去除率8.0%-36.7%且波動較大;兩相厭氧CODcr去除率30.7%-44.2%。進行CODcr去除率與w(CODcr):w(SO42-)比值線性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單相厭氧CODCr去除率隨。(CODcr):w(SO42-)比值(1.0-3.5)的升高而升高,回歸系數(shù)R2=0.7278,表明CODcr去除率與w(CODcr):w(SO42-)比值之間有一定的相關關系,說明單相厭氧中w(CODcr):w(SO42-)比值是影響CODcr去除率的關鍵因素。而兩相厭氧回歸系數(shù)R2=0.5325,說明它們之間相關性能較差,即兩相厭氧削弱了硫酸根對厭氧的不利影響。
這是因為在產酸反應器中,硫酸根還原菌將硫酸鹽還原的同時還可代謝常規(guī)產酸菌的某些中間產物如乳酸、丙酮酸、丙酸等,可將其進一步降解為乙酸,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產酸相的轉化率,使產酸類型向乙酸型發(fā)展,有利于后續(xù)的產甲烷反應;并且由于產酸反應器處于弱酸狀態(tài),硫化物將以硫化氫氣體形式逸出,這樣可減輕硫化物對產甲烷反應器中甲烷菌的毒害作用,從而提高了CODCr的去除率,保證了系統(tǒng)運行的穩(wěn)定性。
2.2 BOD5去除情況及分析
單相厭氧出水w(BOD5):w(CODcr)比值0.36~0.40,低于原進水0.43,而兩相厭氧出水w(BOD5):w(CODcr)比值0.58~0.71始終高于原進水(見表3),說明兩相厭氧不僅CODcr去除率高于單相厭氧,而且在提高廢水可生化性上也表現(xiàn)出明顯的優(yōu)勢。
廢水經酸化反應器后w(BOD5):w(CODcr)比值比原水有所升高,經甲烷反應器后,w(BOD5):w(CODcr)比值也同樣得到了升高。結合色一質分析結果分析原因,因為腈綸廢水中存在長鏈脂肪烴,在產酸反應器中轉化為長鏈脂肪酸(LCFA)。LCFA能夠在厭氧條件下降解,但在產酸反應器中,一方面由于是弱酸狀態(tài),LCFA溶解度較小;另一方面,反應器中低鏈脂肪酸濃度較高,抑制了LCFA的降解。這樣大部分長鏈脂肪酸的酸化水解在產甲烷反應器中進行,從而提高了廢水的可生化性。
2.3 有機氮的轉化情況及分析
單相厭氧和兩相厭氧都可將有機氮轉化為無機氮,但轉化率不同,見圖4。兩相厭氧可將廢水中幾乎全部有機氮轉化為無機氮,單相厭氧只能將部分有機氮轉化成無機氮。說明在單相厭氧反應器中,硫酸鹽的還原不僅影響CODcr去除,而且也影響有機氮的分解轉化。
2.4 SO42-的變化情況及分析
單相厭氧硫酸根去除率在10%~35%較大范圍內波動,兩相厭氧硫酸根去除率基本穩(wěn)定在30%~40%之間,見圖5。圖6為單相厭氧、兩相厭氧原水中w(CODcr):w(SO42-)變化曲線。單相厭氧過程中原水w(CODcr):w(SO42-)比值升高,硫酸根去除率降低;兩相厭氧過程中SO42-濃度的變化對反應器沖擊較小,整個反應器在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運行。表明兩相厭氧比單相厭氧在抗硫酸根沖擊方面有明顯的優(yōu)勢。
3 兩相厭氧影響因素及分析
3.1 pH的影響
SO42-的還原不僅影響CODcr的去除,而且SO42-還原產生的S2-本身提高了CODcr的測定值,1mg/LS2-相當于2mg/LCODcr,從而影響厭氧反應器CODcr去除率的計算值。甲烷反應器出水硫化物與pH關系見表4。 試驗結果表明,pH值是影響厭氧出水硫化物濃度的重要因素,pH值升高,反應器中硫化物的濃度升高,CODcr去除率下降。
從表4中可以看出,隨著pH值升高,w(CODs)w(CODs+M)升高,說明在pH值下,硫酸鹽還原成為底物降解的主要代謝途徑,而在中性pH值時,甲烷菌的競爭占優(yōu)勢。
3.2 有機磺酸鹽對兩相厭氧的沖擊
有機磺酸鹽是于法睛綸廢水生產過程中的副產物,由于生產的不完全穩(wěn)定性,有機磺酸鹽的濃度(以硫酸根計)在0~150mg/L范圍內波動,有機磺酸鹽本身對厭氧菌無毒性,但其在產酸反應器中水解產生SO42-,降低了反應器中w(CODcr):w(SO42-)
比值,從而影響了厭氧的去除效果。
有機磺酸鹽的濃度突然從0-50mg/L增加到100-150mg/L(見圖7),兩相厭氧的CODcr酸去除率陡然從37.1%下降到22.8%。5d后,CODcr去除率穩(wěn)定在32%左右,說明兩相厭氧有一定的抗有機磺酸鹽沖擊的作用。
3.3 酸化段回流比對兩相厭氧的影響
在回流比200%情況下,CODcr的去除率可達到54.5%,在回流比為100%時,CODcr去除率最高僅為39.8%,也就是增強酸化水解,有助于總CODcr去除率的提高(見圖8),這進一步說明了睛綸廢水中的確存在難生物降解物質,且厭氧過程的水解發(fā)酵階段是限速步驟。
4 結論
①用單相厭氧及兩相厭氧處理干法睛綸廢水CODcr去除率分別為8.0%~36.7%,30.7%~44.2%;兩相厭氧不僅CODcr去除率明顯高于單相厭氧,且在提高難生物降解廢水的可生化性上也顯示出明顯的優(yōu)勢。
?、谟捎诟煞ň]廢水中硫酸根的存在,兩相厭氧比單相厭氧在抗硫酸根沖擊方面有明顯優(yōu)勢,系統(tǒng)運行較穩(wěn)定。
?、墼趐H=7.9~8.2時,硫酸鹽還原成為底物降解的主要代謝途徑,而在中性PH=6.8~7.1時,甲烷菌的競爭占優(yōu)勢。
?、芫]廢水中存在長鏈脂肪烴,在酸化反應器中轉化為長鏈脂肪酸,在產甲烷反應器長鏈脂肪酸進一步分解轉化,這樣w(BOD5):w(CODcr)比值經產酸反應器升高,經甲烷反應器也得到了升高。
本課題得到了齊魯石化研究院的資助,在此表示感謝。
參考文獻:
[1] Colleran,et al.Anaerobic Digestion of High-Sulphate-Content Wastewater from the Industrial Producion of Citric Acid[J].Wat Sci Tech,1994,(30):263--273.
[2] D M McCartney.Sulfide inhibition of degradation of lactate and acetate[J].Wat Res,1991,(2):203-209
作者簡介:楊曉奕(1968-),女,山東濟南人,現(xiàn)為清華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系博士生。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fā)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