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微電解技術用于印染廢水處理
張穗生1, 陳 剛2, 王金泉2
(1.廣東省機械設備成套局,廣東廣州 510030;2.廣東正本水處理有限公司,廣東廣州510030)
摘 要: 混合微電解工藝處理印染廢水的現(xiàn)場試驗結果表明,這種動態(tài)微電解克服了傳統(tǒng)微電解工藝的缺點,不僅提高了對COD的處理效果,而且可以減少設備需求。?
關鍵詞:印染廢水;微電解;機械攪動式?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0-4602(2002)05-0077-03
印染廢水中所含的漿料、染料、助劑以及染料與織物的反應物往往是難生物降解物質(zhì),在處理印染廢水時需先將這些物質(zhì)分離、去除,再進行生化處理。常規(guī)的預處理是投加混凝劑( 如FeSO4、AlCl3等),蘇玉萍等人[1]的研究表明常規(guī)投藥需要的混凝劑用量 較大(如FeSO4的適宜投量為750~950mg/L),這樣會導致廢水的處理費用提高,實際運行 時將產(chǎn)生大量的泥渣,出水會變黃(投加FeSO4)。?
最近,用混合微電解工藝在廣東某印染廠廢水處理的現(xiàn)場試驗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微電解去除印染廢水中污染物的主要作用機理為:
?、?絡合、混凝作用,微電解反應連續(xù)釋放的Fe2+成為絡合劑和高效混凝劑;
?、?還原作用,微電解產(chǎn)生的新生態(tài)氫使某些染料的顯色基團脫色;
③ 氧化作用,微電解產(chǎn)生一定量的新生態(tài)氧具有很強的氧化性,可氧化一部分無機物和有機物。?
1 現(xiàn)場試驗
1.1 工藝流程
在以往的微電解應用中,大多數(shù)都將微電解工藝設計為固定床形式(類似石英砂過濾),讓廢水穿過靜止的微電解鐵屑層,在此過程中發(fā)生微電解反應,但實際運行中發(fā)現(xiàn)這樣的設計存在下述兩個問題:?
?、?運行一段時間后微電解工藝效率下降,這是由于鐵屑的表面出現(xiàn)了惰性層而阻止了微電解反應的繼續(xù)進行;?
?、?由于印染廢水中存在織物纖維,易被微電解鐵屑層攔截而致堵塞。?
針對傳統(tǒng)微電解反應器的缺點,將微電解反應器設計為機械攪動式,這樣既可破壞鐵屑表面的惰性層,又可避免纖維堵塞。此外,強烈的攪動加快了反應速度,可以加速產(chǎn)生Fe2+。部分廢水通過微電解反應后,與原水直接混合能得到很好的處理效果,稱這樣的工藝為混合微電解技術,并將微電解反應的出水與原水混合時的體積比稱作混合比。
混合微電解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廢水由集水池經(jīng)水泵提升后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進入微電解反應器,其流量可通過流量計控制;第二部分進入混合池,與微電解出水混合后再沉淀,其流量也通過流量計控制。第一部分廢水在進入微電解反應器前,先加酸調(diào)節(jié)廢水的pH值為3左右。微電解反應器的出水在與第二部分廢水混合時,需視廢水的pH值情況加入少量的石灰,調(diào)節(jié)出水的pH值為8~9,在此pH值范圍的沉淀狀況較好。沉淀后的上清液由上部排出,污泥則沉于池底,再經(jīng)排泥管定期排出。
1.2 試驗內(nèi)容
2000年6月在廣東某印染廠的廢水處理站進行了現(xiàn)場試驗。該印染廠所用的染料絕大部分為活性染料,根據(jù)當?shù)丨h(huán)保部門的監(jiān)測結果,廢水中COD≤550mg/L,BOD5≤150mg/L,色度≤200倍,pH值為10~11。另外,廢水中SS含量很低,這是由于漂洗用水為 軟化水,漂洗過程很少有懸浮物進入。因執(zhí)行《紡織染整工業(yè)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4287—92)一級標準(COD≤100mg/L,BOD5≤25 mg/L,色度≤40倍),故應控制的主要污染指標是COD和色度。?
現(xiàn)場試驗的設計流量為30L/h,每天從上午9點至下午6點連續(xù)運行,試驗內(nèi)容包括:?
?、?考察該工藝在連續(xù)運行情況下處理印染廢水的有效性;
?、?獲得合適的混合比;?
?、?微電解處理出水的生化處理效果(主要為COD的去除)。
試驗設備主要有:
折板式加酸混合槽,體積為10L,停留時間為10~15min;
微電解反應器,尺寸為300mm×500mm,反應料厚為300mm,停留時間為0.5h;
折板式混合槽,體積為10L,停留時間為10~15min;
沉淀槽,豎流式沉淀池為500mm×800mm,停留時間為3.8h;
曝氣沉淀槽,尺寸為50mm×800mm(與豎流式沉淀池結構類似,中心曝氣筒尺寸為300mm×700mm),總停留時間為3.8h。
上述設備均采用PVC材料焊接而成。
1.3 試驗過程
現(xiàn)場試驗連續(xù)進行4d,根據(jù)工廠生產(chǎn)的排水特點選取每天廢水水質(zhì)最不利時段(此時染色廢水排放集中,色度最深)測定廢水和處理水的COD濃度。
此外,還測定了微電解處理出水經(jīng)曝氣后的COD濃度變化。設計流量為30L/h,曝氣時間為15~30min,沉淀時間約為2h。
1.4 試驗結果
?、?水樣外觀?
根據(jù)6月19日至22日連續(xù)4d的觀察,發(fā)現(xiàn)生產(chǎn)廢水的排放具有間歇性,通常上午廢水色度較淺,下午則較深。?
盡管廢水水質(zhì)變化較大,但當混合比控制在1∶4左右時,即使是廢水色度最深的時段,沉淀出水也能保持清澈,近于無色透明。
??、?對COD去除的效果?
表1是廢水色度最深時的取樣分析結果。
?、?微電解處理出水的生化曝氣效果?
經(jīng)過4d的連續(xù)運行,發(fā)現(xiàn)污泥產(chǎn)量很少,出水沉淀后上清液清澈透明。
曝氣處理前后廢水的COD濃度變化見表2。
?、?混合比
取一定的微電解出水,再按比例取一定的原廢水進行混合并調(diào)節(jié)pH值,靜置沉淀30min,觀察絮體的生成和沉淀效果,直至上清液幾乎無色透明。試驗結果見表3。?
2 結論
?、?混合微電解工藝對以活性染料為主的印染廢水的脫色效果較好。從連續(xù)4d的運行來看,盡管原水的色度波動很大,但微電解處理出水幾乎無色透明。?
?、?混合微電解工藝對印染廢水的COD去除效果較好(去除率為53%~78%)。由于試驗為連續(xù)運行,取樣時為最不利時段,因此這一結果具有代表性?,F(xiàn)場試驗的處理效果不如小試 ,但比固定床的去除效果高30%左右,這可能是混合式微電解避免了鐵屑鈍化且反應時的pH值較低(為3左右,固定床的pH值為5左右),反應相對劇烈,其氧化作用也更強烈的緣故。?
?、?采用混合微電解工藝,只將1/5的廢水通過微電解反應器,反應后與4/5的廢水進行混合(即1∶4的混合比),這樣可以減少微電解設備的體積,降低工程投資。?
?、?微電解處理出水的生化處理效果好。曝氣時間為15~30min時,對COD的去除率>80%。?
致謝:感謝常熟中亞環(huán)保設備廠的支持以及北京國環(huán)清華環(huán)境工程設計研究院的王木梁教授、廣東工業(yè)大學環(huán)境與資源工程系的朱又春教授的指導。
參考文獻:
?。?] 蘇玉萍.以活性染料為主要成分的印染廢水的混凝脫色試驗[J].化工環(huán)保, 2000,20(2) :9-11.
[2]郝瑞霞.鐵屑過濾法預處理可生化性差的印染廢水[J].化工環(huán)保,1999 ,19(3):18-21.
?。?]李亞新.國外印染廢水的電化學處理[J].給水排水,1999,25(1):42-44.
?。?]李家珍.染料、染色工業(yè)廢水處理[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97.
?。?]張林生.染料廢水的脫色方法[J].化工環(huán)保,2000,20(1):23-25.
電 話:(020)83307538 83330562 83392879?
E-mail:nfcexm@public.guangzhou.gd.cn
收稿日期:2001-10-21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fā)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