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好氧、壓濾、富氧生物炭處理印染廢水
肖利,陳季華,劉振鴻
(東華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200051)
摘 要:采用缺氧、好氧、壓濾、富氧生物炭工藝對上海某印染廠漂染廢水處理工程進行了改造。經(jīng)過一年多的運行證明該工藝處理效果穩(wěn)定且耐沖擊負荷,對印染廢水處理及老工程改造是合理可行的。?
關(guān)鍵詞:印染廢水;水解酸化;生物接觸氧化;富氧生物炭?
中圖分類號:X50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0-4602(2002)08-0072-02
1 廢水水質(zhì)?
上海某印染廠以印染棉、綢等為主,其生產(chǎn)工藝主要有布的預處理、染色及染整,在生產(chǎn)過程中產(chǎn)生了大量的工業(yè)廢水(高濃度染色廢水為20m3/d,漂染廢水為2000m3/d),其有機物含量高、成分復雜、色度深、堿性和pH值變化大(見表1),出水要求達到《上海市污水綜合排放標準》(DB31/199—1997)中的二級標準。?
2 技術(shù)改造?
廢水處理站原設計規(guī)模為1 000~1500m3/d,主要接納該廠的漂染廢水與生活污水,其處理流程見圖1。?
該工藝對當時COD低、可生化性較好的廢水是適合的,但近幾年來由于產(chǎn)品結(jié)構(gòu)和性能的不斷改進,使廢水中難生化降解的物質(zhì)日益增多,廢水量加大,COD高,色度深,pH值大以及水質(zhì)、水量波動劇烈,導致處理效果越來越差,最終難以達標排放,故迫切需要對原工藝進行改進。經(jīng)小試確定的改造工藝見圖2。?
改造后的處理系統(tǒng)以生化工藝為主,缺氧池由原調(diào)節(jié)池稍加改建而成,兩段生物接觸氧化池由原曝氣池改建,后續(xù)的物化處理設備(壓濾塔和富氧生物炭)為新增設備。?
3 機理分析
經(jīng)改進的工藝使印染廢水在經(jīng)好氧處理前先進行缺氧處理,明顯提高了廢水的可生化性,同時降低了pH值、去除了部分COD和色度等,減低了后續(xù)處理的負荷,使出水水質(zhì)穩(wěn)定。好氧處理部分由于在原曝氣池中添加了填料,使得池中MLVSS濃度大大提高,而且一段生物接觸氧化池的設計負荷較二段高。在缺氧池預處理的緩沖保護作用下一段生物接觸氧化池受沖擊負荷影響小、運行穩(wěn)定、除污效果明顯;二段生物接觸氧化池的出水經(jīng)過混凝(添加FeCl3)后進入沉淀池。廢水經(jīng)生化處理后,再由壓濾塔和富氧生物炭進一步凈化,保證了出水的達標排放。壓濾塔利用陶粒的微孔分離極細小分子,通過高通量地接納沉淀池出水可去除部分難降解的有機物,其性能可通過周期性的反沖洗進行恢復,工程中利用沉淀池出水進行反沖洗,反洗水進入集水池;富氧生物炭是指加壓溶氣達到富氧,利用活性炭作載體吸附處理低濃度有機廢水。由于進入生物炭塔的有機物濃度較低,在富氧條件下可使吸附有機物與剩余生物膜的代謝達到平衡,活性炭基本不必再生。
4 運行結(jié)果
各處理單元對廢水的COD和色度的去除效果見圖3、4。由圖可看出,雖然水解酸化對COD和色度的去除率不高,但通過水解酸化菌的作用可將廢水中的大分子有機物降解為小分子有機物,廢水經(jīng)8h的水解酸化后BOD5/COD值提高了,pH值降低了,滿足了一段生物接觸氧化池對pH值的要求。?
兩段生物接觸氧化池對COD的總平均去除率>50%,對色度的總?cè)コ蕿?0%左右,出水的色度一般為200倍左右。由此可見,生物接觸氧化池對COD的去除效果較好,但對色度的去除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時,經(jīng)過生物接觸氧化池后廢水的可生化性已較差,其出水經(jīng)混凝沉淀后水中的污染物基本都是生化性很差的難降解物質(zhì)。因此,用壓濾塔和富氧生物炭塔是必要而且可行的(壓濾塔和富氧生物炭塔對COD和色度的總?cè)コ史謩e為65%和75%左右,保證了最終出水達標)。?
5 結(jié)論?
?、偎馑峄氐脑O置對于采用生化法處理印染廢水是相當重要的,它較好地改善了廢水的可生化性,為后續(xù)的生物接觸氧化提供了條件。?
?、谌毖?、好氧、壓濾、富氧生物炭工藝對難生化降解的印染廢水處理具有除污效率高、運行穩(wěn)定和耐沖擊負荷等特點。?
?、塾肍eCl3作混凝劑充分利用了堿性廢水的特點,操作靈活、效果良好,而且費用較低。經(jīng)過成本計算,總的處理成本為0.7元/m3。?
?、軌簽V塔和富氧生物塔充分保證了出水在非正常情況下也能達標排放。?
一年多的運行結(jié)果表明,采用改進的缺氧、好氧、壓濾、富氧生物炭工藝對難生化降解的印染廢水處理工程改造和應用是成功的。
參考文獻:
[1]陳季華,姜佩華,劉振鴻.紡織工業(yè)廢水深度處理及回用—生物炭動力學探討[J].中國紡織大學學報,1994,20(1):10-15.
[2]韓小清,劉強,楊曉.厭氧—好氧—生物活性炭—纖維球過濾處理印染廢水試驗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1994,10(4):29-31.
[3]Germirli Babuna F, Soyhan B. Evaluation of treatability for two te xtile mill effluents[J].Wat Sci Tech, 1999, 40(1):145-152.
電 話:(021)62369928×810(O)?
E-mail:daviexl@263.net
收稿日期:2001-12-29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guān)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fā)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