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濕地處理廢水有機物動態(tài)模型的研究
論文類型 | 技術與工程 | 發(fā)表日期 | 2004-08-01 |
來源 | 《工業(yè)用水與廢水》 | ||
作者 | 廖新弟,駱世明,吳銀寶,汪植三 | ||
摘要 | 廖新弟,駱世明,吳銀寶,汪植三 (華南農業(yè)大學 熱帶亞熱帶生態(tài)研究所,廣東廣州 510642) 摘要:以風車草人工濕地處理豬場廢水,研究人工濕地處理廢水有機物的動態(tài)模型。人工濕地一年四季連續(xù)運行,秋李和春季濕地以相同進水濃度和不同水力停留時間的方式運行;冬季和夏季以相同水力停留時間和 ... |
廖新弟,駱世明,吳銀寶,汪植三 摘要:以風車草人工濕地處理豬場廢水,研究人工濕地處理廢水有機物的動態(tài)模型。人工濕地一年四季連續(xù)運行,秋李和春季濕地以相同進水濃度和不同水力停留時間的方式運行;冬季和夏季以相同水力停留時間和不同進水濃度的方式運行。COD作為有機物降解的建模指標。結果表明,濕地進出水COD服從指數(shù)方程規(guī)律。提出了基于運行溫度和進水濃度的濕地出水COD預測模型,預測結果誤差在10%以內。 A Study of Dynamic Model of Treatment of Organic Matters in Sewage Using Constructed Wetland LIA0 Xin-di,LUO Shi-ming,WU Yin—bao,WANGZhi-san Abstract:A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 (CWS) where cyperas alternifolius had been planted was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sewage from hoggery in order to develop a dynamic model of treatment of organic matters with constructed wetland.The constructed wetland operated continuously at a11 seasons.The wetland operated with the same concentration of influent and different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in autumn and spring,while in winter and summer it operated with the same HRT (3 days) an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influent.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was used as an indicator for modeling the degradation of organic matte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D of the influent and effuent of the wetland followed the rule of exponential equation.A model was proposed for anticipating the COD of the effuent water from the wetland based on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influent water,the error of which was within 10%. 人工濕地已廣泛應用于廢水處理,然而,人工濕地的設計和運行常常缺乏模型的指導。本研究以風車草潛流式人工濕地處理養(yǎng)豬場廢水為研究對象,重點討論在同一廢水來源、相同的潛流式人工濕地和統(tǒng)一的水力停留時間下(3 d),進水有機負荷(以COD表示)和氣溫對COD降解常數(shù)左的影響,以及基于進水有機負荷和氣溫丸值與出水水質預測模型。 1模擬人工濕地的構成 人工濕地的剖面如圖1所示,長度為1 m,寬0.5m,高0.8m,由磚和水泥砌成。濕地內填充粒徑3—5cm的碎石60cm厚作為處理床,處理床上種植風車草,試驗在大棚內進行。風車草植株根系發(fā)達,分蘗數(shù)14-16個/株,高度135-145sm,每組8株,分兩行栽種。濕地進水通過位于濕地前部的進水槽從處理床前端底部分多孔均勻進水,從另一端上部多孔均勻出水。 2COD降解的數(shù)學模型 根據反應器中反應物的流動特征和凈化機理,通常把人工濕地看作推流反應器[1-3]。在理想的推流反應器中,反應物濃度隨空間和時間而變化,并遵循: Yt=Yoexp(-kt) 式中:t——反應器物料的理論停留時間,d; 在上述方程中,兌反映濕地廢水COD的降解速度,它與廢水性質、進水特征、廢水處理系統(tǒng)的整體特征以及系統(tǒng)運行的環(huán)境條件等有關[5]。 3實驗方法 測試前先運行2個月,以讓處理床掛膜;運行時每隔3 d進1次廢水,進水量90L/室,進水濃度低于當季正式測試時的最低進水濃度。
試驗期間各組每天連續(xù)進水,進水是豬場廢水經沉淀和厭氧處理后的出水再按試驗所需用清水調配而成。在同一季節(jié)內,試驗不同停留時間或不同進水水質的運行和測試均重復3次。 4 結果與討論 4.1 進水濃度對COD降解系數(shù)A的影響
根據表2的4種不同進水濃度下、k隨溫度θ變化的估算方程,可以計算出秋季(溫度21.4℃)、上述4種進水濃度下的COD降解常數(shù)&值分別為:0.488 2,0.526 2,0.558 1和0.553 5 d-1。同理,可以計算出春季(溫度23.8℃)、上述4種進水濃度下的COD降解常數(shù)禿值分別為:0.501 1,0.570 3,0.625 8和0.624 3 d-1。
4.3 COD降解常數(shù)k的估算模型 根據表3中進水濃度與k的對應數(shù)據,可以作出不同溫度下,k與進水濃度之間的關系圖,如圖2所示。圖2表明:冬季低溫環(huán)境下,進水濃度提高,k則減小(θ1);其它高溫季節(jié)環(huán)境下,k隨進水濃度提高而增大(θ2,θ3和θ4)。 圖2中,不同溫度下,k隨進水濃度變化的回歸方程分別為: 圖3、圖4可見,a值隨溫度上升而下降,而b值隨溫度上升而增加,其回歸關系為: 5 實測與模擬結果的比較 式(10)是根據人工濕地實際系統(tǒng)的進水濃度和水力停留時間以及運行溫度環(huán)境,預測出人工濕地的出水水質,式中k是關鍵,其估算模型的精度見表4。
表4中,k來自表3,k1根據式(9)計算而來,k1誤差指與左比較的結果。 6結論 人工濕地降解有機物服從指數(shù)方程規(guī)律,模型可以用Yt=Yo·e(-kt)表達。本研究建立了風車草人工濕地COD降解動力學模型dy/dt=-kt(t為時間),研究闡明了溫度和進水濃度對COD降解常數(shù)兌的影響。在溫度和進水濃度已知的條件下,風車草人工濕地COD降解的兌可用k=(-0.0039θ+0.5482)+[(2×10-5) θ-0.0004]yo妁來估計;針對不同水力停留時間(d)的風車草人工濕地出水COD(yt)可用yt=yoexp{-[(a1θ+a2)+(blθ+b2)yo]t}來預測。該模型可用于具推流反應器原理的人工濕地有機物的去除過程,模型參數(shù)需針對現(xiàn)場運行條件進行調整。 參考文獻: [1]丁廷華.污水蘆葦濕地處理系統(tǒng)示范工程的研究[J).環(huán)境科學,1992,13(2);8—13. 作者簡介:廖新弟(1968—),男,福建連江縣人,副教授,博士,華南農業(yè)大學動物科學學院,電話(020)85280279,xdliao2002@yahoo.com.cn。 |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fā)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