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性生活|欧美二区亚洲一区|欧美婷婷丁香97|五月丁香婷婷精品|一本无码AAAA|亚洲中文免费在线播放|青青草原在线伊人|青草草在线视频永久免费|色婷婷久久色丁香色|黄色三级在线观看

首頁> 資源> 論文>正文

水源水質(zhì)原位生物接觸氧化預(yù)處理試驗研究

論文類型 技術(shù)與工程 發(fā)表日期 2005-11-01
來源 中國土木工程學(xué)會水工業(yè)分會給水委員會第十次年會暨2005年中日水處理技術(shù)交流會
作者 黃廷林,周真明,從海兵,何文杰,陰沛軍
關(guān)鍵詞 水源水 生物接觸氧化 預(yù)處理 灤河水
摘要 在水源地現(xiàn)場條件下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技術(shù)對灤河水源水預(yù)處理進(jìn)行了試驗研究,分析測定其處理效果,研究了生物填料懸掛于水體表面不同水深、不同水力停留時間對生物預(yù)處理效果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表明:原位生物預(yù)處理技術(shù)對水中CODMn、氨氮、葉綠素a、真實色度、TOC、UV254、鐵和錳平均的去除率分別可達(dá)10.1%、64.1%、42.4%、48.6%、12.5%、9.5%、48.9%和41.9%;生物填料可懸掛在水體表面0~3m水深區(qū),停留時間應(yīng)大于2~3h。

水源水質(zhì)原位生物接觸氧化預(yù)處理試驗研究

黃廷林1 周真明1 從海兵1 何文杰2 陰沛軍2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學(xué)環(huán)境與市政工程學(xué)院 陜西 西安 710055   2.天津自來水集團公司 天津 300040)

  摘要:在水源地現(xiàn)場條件下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技術(shù)對灤河水源水預(yù)處理進(jìn)行了試驗研究,分析測定其處理效果,研究了生物填料懸掛于水體表面不同水深、不同水力停留時間對生物預(yù)處理效果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表明:原位生物預(yù)處理技術(shù)對水中CODMn、氨氮、葉綠素a、真實色度、TOC、UV254、鐵和錳平均的去除率分別可達(dá)10.1%、64.1%、42.4%、48.6%、12.5%、9.5%、48.9%和41.9%;生物填料可懸掛在水體表面0~3m水深區(qū),停留時間應(yīng)大于2~3h。
  關(guān)鍵詞:水源水;生物接觸氧化;預(yù)處理;灤河水

The onsite experiment study of 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process for pretreatment of Luanhe River water
HUANG Ting-lin1 ZHOU Zhen-ming1 CONG Hai-bing1 HE Wen-jie2 YIN Pei-jun2
(1.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Municipal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Xi’an 710055,China?
2. The group of Tianjin water company, Tianjin 300040,China )

Abstract: The onsite experiment was made on the use of 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process for pretreatment of Luanhe River water to remove CODMn、Ammonia-nitrogen、Chlorophyll-a、True color、TOC、UV254、Iron and Manganes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removal of CODMn、Ammonia-nitrogen、Chlorophyll-a、real color、TOC、UV254、Iron and Manganese were 10.1%、64.1%、42.4%、48.6%、12.5%、9.5%、48.9% and 41.9% respectively. Biological medium can be suspend under the water surface 0~3m, the residence time should be controlled more than 2~3h.
Key word: source water; 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pre-treatment; Luanhe River water

  彈性填料生物接觸氧化技術(shù)用于微污染水源水預(yù)處理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1]。在寧波梅林水廠、嘉興石臼漾水廠、深圳東深水廠和上?;菽纤畯S的應(yīng)用表明,該技術(shù)在去除水源水中CODMn、NH3-N、藻類、濁度、色度、鐵和錳等方面有較好的效果[2-5]。但在這些應(yīng)用中,整個預(yù)處理過程都是在生物接觸氧化池中完成的,這樣勢必要在已建水廠增建處理構(gòu)筑物,往往要受到場地等因素的限制。直接在水源水中運用生物接觸氧化技術(shù)對水源水進(jìn)行生物處理,目前國內(nèi)在這方面研究甚少。本文就是針對這種情況探索采用原位生物接觸氧化技術(shù)進(jìn)行水源水質(zhì)預(yù)處理的可行性。試驗選取在天津市自來水公司某水廠的水源地進(jìn)行。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方法
   水源水的原位生物接觸氧化預(yù)處理是否可行,其關(guān)鍵是生物填料表面能否在該條件下形成活性生物膜。為此,將不同編號生物填料懸掛在水體表面0~3m水深區(qū)(1#放置在0~0.5m、2.5~3m水深區(qū),2#放置在0.5~1m、2~2.5m水深區(qū),3#放置在1~1.5m、1.5~2m水深區(qū)),使其在自然環(huán)境條件下掛膜。測試其水處理效果時,將生物填料移入測試槽中,其中出水1、出水2分別是表層0~1.5m填料、下層1.5~3m填料處理后的水。不同編號填料輪流放入測試槽,填料一次在測試槽中停留時間為3~6天,其余時間放回原位,保證其原位自然生長條件。采用連續(xù)通水,試驗期間,CODMn、氨氮、葉綠素 a每天測一次,真實色度、UV254、TOC、Fe、Mn數(shù)天測一次。
1.2 試驗裝置和材料
   試驗測試槽是一個帶有進(jìn)出水裝置的水槽,見圖1,測試槽體分兩格:每格設(shè)計尺寸(長×寬×高):80cm×20cm×50cm,有效尺寸:80cm×20cm×45cm,有效體積為0.072m3,池體為PVC塑料材料;生物填料為YDT彈性波紋立體填料,高度為50cm,其技術(shù)參數(shù)如下:直徑為200mm,絲條直徑為0.3~0.5mm,比表面積為50~300m2/m3,孔隙率為98%,成品質(zhì)量為3~15kg/m3,掛膜后質(zhì)量為55~110kg/m3。

圖1 原位生物接觸氧化試驗系統(tǒng)圖

圖1 原位生物接觸氧化試驗系統(tǒng)圖

2 試驗結(jié)果與討論

2.1 生物掛膜
  
自2004年4月下旬開始,在水溫為20~23℃的條件下,經(jīng)25天自然掛膜,CODMn去除率達(dá)到7%~10%,氨氮去除率達(dá)50%以上,認(rèn)為掛膜成功,處理系統(tǒng)進(jìn)入正常運行測試。測試時間從5月中旬到10月中旬。
2.2 試驗期間水源水質(zhì)
  試驗期間水源水質(zhì)見表1。灤河水的主要污染物是藻類和有機物,其中藻類污染更為突出,在7~9月份期間,水體富營養(yǎng)化現(xiàn)象比較嚴(yán)重,藻類計數(shù)高達(dá)4000萬個/L。藻類在5~6月份期間主要以綠藻、硅藻為主,在7~9月份期間主要以藍(lán)藻、綠藻為主,10月中旬后主要以硅藻為主。其它藻類有黃藻、褐藻、金藻等。5~8月份期間,水源水中CODMn基本上都在5mg/L以上,最高達(dá)8mg/L。另外,水源水中氨氮含量不高,僅在7~8月份可測得,最高值達(dá)0.37mg/L,其它月份氨氮在0.04mg/L以下。

試驗期間水源水質(zhì) 表1

項目

數(shù)值

項目

數(shù)值

水溫/℃

pH值

溶解氧/mg/L

濁度/NTU

16~30

7.2~8.6

4~10

3~14

CODMn/mg/L

氨氮/mg/L

葉綠素a/μg/L

真實色度/度

3.88~8

0.04~0.37

5.1~61.8

5~15

2.3 去除效果分析
2.3.1 CODMn去除效果
  CODMn去除效果見表2。由表中可見:⑴進(jìn)水CODMn為3.96~8mg/L,出水CODMn為3.45~6.79mg/L ,CODMn去除率為5%~25%,平均去除率為10.1%。⑵當(dāng)停留時間分別為4h、3h、2.4h、2h時,CODMn平均去除率分別為10.4%、10.3%、9.9%、9.8%,本試驗在2~4h內(nèi)改變水力停留時間對CODMn去除效果影響不是很明顯。⑶當(dāng)水力停留時間相同時,表層0~1.5m填料、下層1.5~3m填料對 CODMn平均去除率分別為10.3%、9.9%, 表層0~1.5m填料對CODMn去除率略高于下層1.5~3m填料,這是由于表層溶解氧、光照充足,生物相豐富,好氧菌團多且活性強的緣故。

CODMn去除效果 表2

填料位置

測試條件

去除效果

水溫
(℃)

停留時間
(h)

進(jìn)水
(mg/L)

出水
(mg/L)

去除率
(%)

平均去除率
(%)

表層0~1.5m

23~29

16~30

19~24

23~30

4

3

2.4

2

5.27~7.58

4.41~8

4.72~7.35

3.96~7.29

4.9~6.78

4.1~7.23

4.24~6.79

3.45~6.77

5.2~24.5

5~17.6

5.6~13.2

6.2~12.9

10.7

10.5

10

9.8

下層1.5~3m

23~29

6~30

19~24

23~30

4

3

2.4

2

5.27~7.58

4.41~8

4.72~7.35

3.96~7.29

4.94~6.67

3.98~7.15

4.33~6.46

3.61~6.25

5~25

5~13.8

5.3~12.1

5~14.3

10

10

9.8

9.7

2.3.3 氨氮去除效果
  氨氮去除效果見圖2、圖3。由圖2可見:⑴當(dāng)水溫為27~30℃, 停留時間為3h時,進(jìn)水氨氮為0.06~0.25mg/L,出水氨氮為0.007~0.11mg/L,去除率為38.9%~91.8%,平均去除率為65.7%。⑵當(dāng)停留時間為3h時,表層0~1.5m填料、下層1.5~3m填料對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別為64.7%、66.6%,表層0~1.5m填料對氨氮去除率略低于下層1.5~3m填料。
  由圖3可見:⑴當(dāng)水溫為25~30℃,停留時間為2h 時,進(jìn)水氨氮為0.04~0.37mg/L,出水氨氮為0.009~0.21mg/L,去除率為33.3%~88.3%,平均去除率為62.5%。⑵當(dāng)停留時間為2h時,表面0~1.5m填料、上層1.5~3填料對氨氮平均去除率略分別為54%、71%。表層0~1.5m填料對氨氮去除率低于下層1.5~3m填料。

圖2 停留時間為3h 時氨氮去除效果圖3 停留時間為2h 時氨氮去除效

  比較圖2、圖3可見:⑴進(jìn)水氨氮為0.04~0.37mg/L,出水氨氮為0.007~0.21mg/L,氨氮去除率為33.3%~91.8%,平均去除率為64.1%。⑵當(dāng)停留時間分別為3h、2h時,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65.7%、62.5%。⑶下層1.5~3m填料去除氨氮效果好于表層0~1.5m填料,主要是因為下層填料生物膜上自養(yǎng)型硝化細(xì)菌多于表層填料,硝化作用比較明顯。
2.3.3 葉綠素a去除效果
  去除藻類的機理主要包括生物膜的吸附附著、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填料間的生物絮凝和機械截留、異氧菌和原生動物等捕食作用、脫落生物膜對藻類的生物絮凝和沉淀等。
  葉綠素a去除效果見表3。

葉綠素a去除效果 表3

填料位置

測試條件

去除效果

水溫
(℃)

停留時間
(h)

進(jìn)水
(mg/L)

出水
(mg/L)

去除率
(%)

平均去除率
(%)

表層1.5~3m

23~29

16~30

19~24

23~30

4

3

2.4

2

18.6~61.8

20.8~53

18.2~36.3

5.6~63.3

5.9~17.7

9.6~27.4

14~26.4

3.1~25.7

22.6~87.2

21~73.3

20.9~43.8

21.4~81.4

50.1

44.4

31.7

46.2

下層1.5~3m

23~29

6~30

19~24

23~30

4

3

2.4

2

18.6~61.8

20.8~53

18.2~36.3

5.6~63.3

7.6~21.6

9.8~28.7

12.3~27.3

3.2~27.3

23~73.3

23.9~68.7

21.5~35

21.4~72.1

48

43.6

30.1

45.3

  由表3可見:⑴進(jìn)水葉綠素a為5.6~61.8μg/L,出水葉綠素a為3.2~28.7μg/L ,葉綠素a去除率為20.9%~81.4%,平均去除率為42.4%;⑵當(dāng)停留時間分別為4h、3h、2.4h、2h時,葉綠素a平均去除率分別為49.1%、44%、30.9%、45.8%。在2~4h內(nèi)改變水力停留時間對葉綠素a去除效果影響不大,在本試驗中影響葉綠素a去除效的主要因素不是停留時間而是藻種,因為不同時期水體中藻種不同,生物接觸氧化對不同藻種去除效果不一樣,一般情況下藍(lán)藻最好,硅藻其次,綠藻最差[6]。⑶當(dāng)水力停留時間相同時,表層0~1.5m填料、下層1.5~3填料對葉綠素a平均去除率分別為43.1%、41.8%。表層0~1.5m填料對葉綠素a去除率略高于下層1.5~3m填料。
2.3.4 TOC和UV254的去除效果
  TOC是以碳含量表示水體中有機物質(zhì)總量的綜合指標(biāo),比COD更能直接表示有機物的總量。UV254是水體中含有共軛雙鍵或者苯環(huán)的有機物,它可作為消毒副產(chǎn)物三鹵甲烷THMs前體物的代用參數(shù)。UV254測試是將水樣經(jīng)0.45µm濾膜過濾,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波長254nm處的吸光度值,比色皿厚度為1cm。
  當(dāng)水溫為19~27℃,停留時間為2.4~4h 時,進(jìn)水TOC為4.19~6.19mg/L,出水TOC為3.67~5.4mg/L,TOC去除率5.8%~23.3%,平均去除率為12.5%;當(dāng)水溫為16~29℃,停留時間為2.4~3h 時,進(jìn)水UV254為0.054~0.069cm-1,出水UV254為0.048~0.062cm-1 ,UV254去除率5.4%~14.3%,平均去除率為9.5%。下層1.5~3.0m填料對UV254的去除率高于表層0~1.5m填料。可見,原位生物接觸氧化對TOC、UV254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2.3.5 真實色度的去除效果
  構(gòu)成色度的主要物質(zhì)是腐殖質(zhì)(腐殖酸、富里酸等),腐殖質(zhì)目前被認(rèn)為是三鹵甲烷THMs前體物。真實色度的去除主要是通過對構(gòu)成色度的有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生物膜吸附作用、微生物的生物絮凝作用和沉淀作用來實現(xiàn)。真實色度測試是將水樣經(jīng)0.45μm濾膜過濾后,采用鉑鈷標(biāo)準(zhǔn)色列,在420nm波長下測定。
  當(dāng)水溫為16~24℃,停留時間為2.4~3h 時,進(jìn)水真實色度為5~15度,出水真實色度為2~9度,真實色度去除率為21.5%~84.3%,平均去除率為48.6%。下層1.5~3.0m填料對真實色度的去除率高于表層0~1.5m填料??梢?,原位生物接觸氧化對真實色度的去除效果比較好。
2.3.6 鐵和錳的去除效果
  由于灤河水pH值為7.2~8.6,平均值8.1,偏堿性;溶解氧為4~10mg/L,平均值為7.65,處于好氧狀態(tài);使得水體中Fe、Mn主要是以Fe3+、Mn4+形式存在,這樣原位生物接觸氧化去除Fe、Mn的機理主要依靠生物絮凝沉淀和直接沉淀去除Fe、Mn。
  當(dāng)水溫為17~24℃,停留時間為2.4~3h 時,進(jìn)水Fe含量為0.29~0.63 mg/L,出水Fe含量為0.13~0.41mg/L,F(xiàn)e去除率為13.2%~69.2%,平均去除率為48.9%;當(dāng)水溫為16~24℃,停留時間為2.4~3h 時,進(jìn)水Mn含量為0.36~1.15mg/L,出水Mn含量為0.16~0.75mg/L,Mn去除率為21.3%~70.9%,平均去除率為41.9%??梢娫簧锝佑|氧化對Fe、Mn的去除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

3 結(jié)論與建議

 ?。?)原位生物接觸氧化對CODMn、氨氮、葉綠素a、真實色度、TOC、UV254、鐵、錳平均去除率分別為10.1%、64.1%、42.4%、48.6%、12.5%、9.5%、48.9%、41.9%。表明在水體原位條件下用生物接觸氧化技術(shù)預(yù)處理灤河水是可行的。
 ?。?)可在水源水取水口附近安裝原位生物接觸氧化裝置,水力停留時間為2~3h ,填料可以懸掛于水體表面0~3m水深區(qū)。
 ?。?)試驗后期處理效果有一定下降,主要是因為水源水水流紊動程度不夠強烈,不能創(chuàng)造出生物膜生長更新所需的水力條件,由此造成①由于水流平緩,泥沙等懸浮顆粒在填料表面沉積,覆蓋了活性生物膜,阻礙了生物膜與水體的物質(zhì)交換,妨礙了生物膜的生長及其對污染物的吸附降解作用。②因缺少輔助脫膜措施,老化生物膜不能及時脫落,阻礙了生物膜的更新,使得實驗后期生物膜老化,活性下降,處理效果變差。因此,在該技術(shù)應(yīng)用時應(yīng)考慮采用必要的輔助水力攪動措施,防止泥沙在填料表面沉積,并輔助脫膜。

參考文獻(xiàn):

1.張東,許建華,劉輝.用生物接觸氧化預(yù)處理與常規(guī)工藝凈化受污染原水[J].給水排水,2000,26(10):25-27
2.許建華.“受污染水彈性填料微孔曝氣生物接觸氧化預(yù)處理生產(chǎn)性研究”通過鑒定[J].凈水技術(shù),1997,4
3.查人光,賀堯基,徐兵.生物接觸氧化預(yù)處理在石臼漾水廠中的應(yīng)用[J].給水排水,1999,25(3):9-11
4.陳漢輝,孫國勝. 東深源水生物預(yù)處理工程掛膜啟動過程水質(zhì)凈化效果變化的分析[J].環(huán)境污染治理技術(shù)與設(shè)備,2000,3(2):59-61
5.張華.上?;菽纤畯S生物預(yù)處理工藝的運行效果[J].中國給水排水,2000,16(8):12-14
6.陳偉,范瑾初.微污染原水的生物接觸氧化預(yù)處理技術(shù)綜述[J].凈水技術(shù),1997,60(2):43-46
7.王占生,劉文君.微污染水源水飲用水處理[M].北京:中國建筑出版社,1999
8.劉輝.全流程生物氧化技術(shù)處理微污染原水[M].北京: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2003
9.龔明樹,殷云蘭,王占生,等.取水口水源水生物預(yù)處理中試研究[J].給水排水,1999,25(4):5-7

基金項目:國家863計劃項目(2002AA601140)

論文搜索

發(fā)表時間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guān)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fā)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