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性生活|欧美二区亚洲一区|欧美婷婷丁香97|五月丁香婷婷精品|一本无码AAAA|亚洲中文免费在线播放|青青草原在线伊人|青草草在线视频永久免费|色婷婷久久色丁香色|黄色三级在线观看

首頁 > 專欄 > 正文

綠谷閑話丨當文章完成,我已身處福中

時間: 2021-12-06 10:13

來源: 綠谷工作室

作者: 全新麗

本文是根據(jù)薛總建議,修改的幾個月前的一篇舊文。主題是一篇綠谷文章如何寫出來,以及為什么要寫,也涉及一點工作室運作機制——這個機制相當簡單明快。本文中作為主角的那篇文章點擊量很低,可以說是比較失敗,但寫的過程是有意思的。本篇算是我對各位讀者的一個告白。

用大道理解決小問題,想象環(huán)境+農業(yè)的未來》這篇文章是某個周三下午五點寫完的。當時題目是《大道理沒有解決小問題,但環(huán)境+農業(yè)的未來仍有想象力》。寫完我就發(fā)到綠谷工作室小組群,傅老師覺得原來的題目太長了,他給出了修改建議。

我根據(jù)傅老師意見,改完標題又對整篇文章修改一遍,定稿后內心充滿喜悅,回顧前后過程,深感不易。

有所思,報選題

一個月前我就報了這個選題。當時我想得非常簡單,就是圍繞比較知名的六七家環(huán)農公司,最多加上在農業(yè)領域有實踐的兩三個公司。但在兩周前真正著手梳理相關思路,卻覺得那樣寫,主題不太成立,意義不大。

我內心是有迷惑的:人人聽得明白的那個“大道理”,為什么實際上卻不太行?都在講大道理,到底可以大到什么程度,和農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結合?和土壤、民族未來結合?產業(yè)當前的真實情形如何?我開始著意收集相關信息,同時跟我認識的專業(yè)人士聊。

資料越看越多,保存下來的就有70多篇,加起來有十萬字了,采訪整理也有一萬字。我首先自己得弄明白,而不是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我不能糊弄自己。梳理過程中我感覺,如果光談土地上種出了什么好吃的蔬菜水果,確實不行,必須得從城鄉(xiāng)有機廢棄物的解決入手。

知道了要寫什么就好辦了,我很快列出了一個提綱。這個提綱非常龐大,涉及方方面面,我自己看一眼都要崩潰了,“狗啃刺猬,無從下嘴”。比如技術方面厭氧、好氧問題,有機肥的問題,要深入談,那就還得做很多功課。

這個主題雖然不熱門,很可能沒有什么流量,但是有意義,一直拖著等到各方都弄完美了再寫,不知猴年馬月了。而且那樣一篇文章會不會大而無當?我不想要高度的概括性,那樣讀者讀完還是朦朦朧朧,我想要有細度展示,希望對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我知道得很多很多,而不是一件很大的事情,道聽途說一點皮毛。

推翻原來的提綱,重新思考自己的關注點、疑惑點,重新整理資料,我決定就從自己的迷惑入手,道理是什么?問題在哪里?產業(yè)里有哪些公司(這也是E20做很多事立足之根本,使命之所在)?資本怎么看待這個領域?有哪些指引性政策?

就這樣,連題目都自動到了腦海里,寫起來就順手多了:怎么出、怎么進、怎么起承轉合。

企業(yè)數(shù)據(jù)的整理很累人,比碼字過程耗時都多。我把我知道的、查資料了解到的公司都整好,有25個。發(fā)給對外合作中心同事后,請他再補充。當時他在上海展會上,問我可否周五再返回信息。我說不行,我周三就得寫完,之后要修改,周末得發(fā)。他就只好當場又加了五個企業(yè)給我,我采用了兩個,其他三個雖然跟農業(yè)沾邊,但跟“環(huán)境+農業(yè)”主題不挨著,放進來有點奇怪,我就在正文里提及了一下。

就這樣,即使周五預覽、審看,我們也都沒有想到,數(shù)據(jù)里漏掉了知名的老牌環(huán)境公司潔綠。事實上,我寫的幾篇文章,只要涉及到數(shù)據(jù)整理,總會有遺漏,也總會有熱心朋友指出來。

寫作中的取舍

寫作是一個選擇過程,而選擇始于最初。我在整理資料、做筆記的時候,毫無偏見地囊括進了很多東西,數(shù)量遠多于后續(xù)使用之需,不過,盡管如此,我做筆記時仍然在做選擇。

隨后,到了寫作階段,選擇面更窄,哪些信息用,哪些不用,取舍也很艱難。那完全是一種主觀情形。令我感興趣的,我寫進去;勾不起我興趣的,就排除在外。這種方式可能顯得粗暴,但它確實是我使用的方式。為的是拿捏出一個分寸感,一個恰到好處。堆積信息不難,難在這個恰到好處。

實際上一萬字的采訪內容,我最終只采用了幾百字。閱讀的十萬多字內容,更是一晃而過的背景。但沒有這些素材打底,我腦袋里還是空空如也,只有幾個大問號,文章還是出不來。

引用的數(shù)據(jù)我這次沒有在文后列參考資料,都在正文里直接說明了。這些信息、數(shù)據(jù)的引用我都查證了多個出處,并追溯到源頭,一些只有孤證的資料雖然能證明我的某些想法,也舍棄了。

綠谷的稿子里我會盡量減少“我”的存在,希望盡可能表述一些事實,而不是我的觀點或臆想。每當“我感到……”“我想……”“我覺得……”這樣的句式出現(xiàn)在屏幕上,我都要想想這是否必要。但有時確實很難控制“我”跳出來要說話。這一篇里確實也有“我覺得”,是真的有一個“覺得”,想和讀者分享。畢竟不是一篇論文,我就這樣放過了自己。

想做的選題終于在幾經(jīng)折磨后完成了?,F(xiàn)在說起來輕松,期間有幾次我都想放棄。反正這個選題我自己提的,我要不做,也不會有人說什么——本來綠谷就給了我一種“有得選”的感覺,雖然“有得選”的范圍有限,我已知足。但我如果放棄了,就是放棄了自己所秉持的東西,如何面對自己的內心?

能夠帶來安慰的永遠不是點擊量

傳播中心同事在公眾號里排完發(fā)給我看時,我就有一絲不詳?shù)念A感(這完全不是馬后炮,應該說寫完后我就知道,只不過在看到公眾號里的呈現(xiàn)時更進一步加深了這種感覺):這篇文章點擊量不會太高,最多兩三千。我眼前閃過的是寫女企業(yè)家那篇《進擊的環(huán)境商界女性》。我相信這篇文章也將是同樣的命運,5000點擊量都不會到。

但這又如何?我已使出了我的力氣,懷著我的謙卑和熱忱,盡我所能完成了我的表達。

和以往每篇文章動筆時一樣,我想的不是“我要寫一篇好文章”,而是“我要把一件事情搞清楚,并記下來”。我做到了,所以點擊量不高,也沒什么好失望的。

文章發(fā)出后的點擊和評價這不歸我想,我所能控制的只有寫作過程,寫出我目力所及、水平所到的文章。這個想法我以前就有,只是在今年,綠谷工作室運轉以后,日復一日明晰起來。

文章發(fā)出以后,果然和我預料的一模一樣,沒有太高點擊量。輕微的失落后,就是坦然接受。

薛總說:“即便點擊量不高,對三力也有貢獻?!焙髞砜吹礁道蠋熞苍谂笥讶D了,這是點擊量之外我看重的另一個指標——他基本不怎么轉文章,如果他轉了,說明他確實認可。

無限游戲帶來的快樂

我當然也重視點擊量和各方的評價,但多年的工作經(jīng)歷告訴我,要持久地做一件事,就不要用來自外部的獎賞哄騙自己去工作,而是需要從自身出發(fā),長遠考慮,建立內在的正面反饋循環(huán),否則所做的事情都只能是脆弱的短期行為。只有當工作本身就是激勵時,驅動力才能是可持續(xù)的正面循環(huán)。幸運的是,我在做這樣的工作。

當文章完成,我已身處福中,而各方反饋,只是錦上添花。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寫作是思維的外化,就是將我們的頭腦中思維過程轉化為別人可以理解的外部形式。寫了這么多篇以后,我的一個收獲就是,覺得自己頭腦中一些固有想法經(jīng)不起推敲,更別提呈現(xiàn)給別人了。

所以,我把寫作當作一個思維訓練游戲,有獨立思維能力,才能有所選擇。這挺好,因為這是個無限游戲,而不是在一個有限時段內決出勝負輸贏的有限游戲。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個企業(yè),找到自己的無限游戲非常重要。我覺得環(huán)境公司,無論是涉足能源還是農業(yè),都是在和邊界玩,在尋找屬于自己的無限游戲。

對我來說,更好的是,我可以和那些優(yōu)秀的人交流,我的受訪者們那么坦誠,這讓我感到榮幸、某些時候還感到治愈。

比如一位受訪者說他們在建設污水處理廠時,“這不是活兒,這是一個作品。”他說了我想說的話:我寫的每一篇文章,我也希望那是個作品,不是一個用來應付一萬+的差事。

另一位受訪者說:如果我不內向,我也許會快樂些……即便在他最喜歡的運動中,他也在想他的工作、他的心事,沒有真正能放松的時候。聽到他這么說,我很欣慰。我以為只有我這樣,躺在床上、坐在車上也在想某一篇文章該怎么寫。就連他說他要建的一個社會組織不要超過50人時,我也是這般喜悅:怎么跟我想的一模一樣,我也覺得搞一大群泛泛之交沒啥意思。

當然我還是足夠專業(yè)的,哈哈,無論當時內心多么暗潮涌動,表面上還是波瀾不驚、洗耳恭聽,恪守了一個傾聽者、記錄者的本分。

見證與記錄

有了綠谷,現(xiàn)在我有了某種程度上的自由,我要做的就是:老老實實把自己想寫的東西交代清楚,踏踏實實把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琢磨個底兒掉,切切實實尊重讀者的習慣和判斷。

這件事的可貴不在于經(jīng)過漫長黢黑的隧道后,終有一天會拿它換到光明和財富,它本身就是光明財富。做這件事已讓我身處福中,獲得足夠的勇氣和報償。

十八年前的那個四月,第一次踏入中國水網(wǎng)的辦公室時,年輕的我不知道自己會有幸看到一個行業(yè)的興起。

任何一個行業(yè)崛起,任何一群人聚集,都應該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故事。我唯有懷著這份小小的謙卑,隨著平臺的腳步,繼續(xù)努力。在潮水鋪天蓋地到來之前,還有一點喘息時間,我偷空在這個路口停下來張望,試圖理解這一切,試圖寫下來。

除了對正在發(fā)生的事的見證與記錄,我們也寫了一些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時間跨度比較大,不光寫成就,也寫波折。那看起來是關于一個已經(jīng)完成的、確定的過去,但事實上要探討的是:什么是更好的未來。

我曾經(jīng),在寫一篇稿子時,搜索到兩位同事(謝曉慧、武紅霞)十五年前寫的文章(當時我們還只是中國水網(wǎng)),那是僅有的關于那些人和事的記錄和描述,而今成為產業(yè)回顧與記錄的寶貴資料??匆娔俏恼?,令我心一抖滾下熱淚。

每一代人都有責任把他們的經(jīng)歷寫下來,這是我們能給晚生、后人留下的最有價值的遺產之一,這也是一個和環(huán)境產業(yè)共呼吸的平臺,一批又一批的人在做的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寫這篇是對各位綠谷讀者的一個告白,對自己的一個提醒。若有真氣浮動,愿長養(yǎng)不懈。


編輯: 李丹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全新麗熱文

網(wǎng)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wxjxgy.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wǎ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