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混凝劑強化法
常規(guī)的硫酸鐵、三氯化鐵、硫酸鋁等混凝劑對于高藻水的處理效果不佳,為了提高混凝除藻效率,可從混凝劑的角度來強化混凝。強化方法可分為三種:
(1)增加混凝劑投加量,即增加水中反離子的濃度,使藻細胞脫穩(wěn),并在絮體的吸附作用下從水中沉降。但是這種方法不但會導致水處理成本的增加,而且可能會因混凝劑殘余離子濃度的增加而危害人類健康,如鋁超標而導致的阿爾茨海默病等健康風險。
(2)添加助凝劑、開發(fā)新型高分子混凝劑(如投加藻原酸鈉、活性硅膠)、采用新型有機混凝劑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和新型無機混凝劑聚硅硫酸鋁等方法,均可強化除藻效果。
(3)使用改性混凝劑,如改性粘土,彌補傳統(tǒng)混凝劑除藻效率不高、沉降性能較差等不足。Anderson曾提出粘土是最有前景的絮凝除藻材料,后來陸續(xù)報道了許多關于使用不同方法對粘土進行改性的研究,進一步證實了改性粘土在除藻方面的優(yōu)良性能。
2.2 預氧化法
在水廠除藻中一般使用氧化劑進行高藻水的預處理,通過滅活藻細胞達到提高混凝除藻效果的目的。通過向高藻水中投加化學藥劑將藻細胞直接殺死,目前常用的氧化劑有氯、二氧化氯、臭氧、KMnO4等,它們與常規(guī)水處理工藝配合是強化混凝、解決高藻水源藻類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這些氧化劑可以破壞藻細胞的細胞壁、細胞膜和胞內(nèi)物質(zhì),從而殺死甚至解體藻細胞。
氯是水處理中應用最為廣泛的預氧化劑,在工程實際中,一般是以次氯酸鈉或氯氣的形式投加到水體中。在常規(guī)的水處理pH范圍內(nèi),氯主要以具有較高氧化能力的次氯酸的形態(tài)存在于水體中,通過氧化、加成及親電取代等反應達到氧化污染物的目的。對于藻細胞濃度為2×104 cells/mL的水樣,經(jīng)初始投量為1 mg/L的氯預氧化,可將聚合氯化鋁混凝除藻的效率提高10%。但是,現(xiàn)有的預氯化強化混凝除藻機制都是通過破壞、殺死甚至解體藻細胞的途徑來達到強化混凝除藻的目的。這一機制下的預氯化強化除藻方法會造成IOM(胞內(nèi)有機物)釋放,進而導致氯化DBPs濃度增加等飲用水安全問題,危害人體健康。
二氧化氯氧化藻細胞的速度極快,具有顯著的殺藻效果,而且有效地控制DBPs和異臭味,但是其成本和生產(chǎn)要求高,使用過程中還會產(chǎn)生亞氯酸鹽和氯酸鹽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zhì)。
臭氧作為一種優(yōu)良的強氧化劑,能夠在殺藻的同時氧化去除部分有機物,其能夠與有機物中的-C=C-反應,降低有機物分子量,使有機物的芳香性消失,使極性和可生化性增強。臭氧預氧化可將三氯化鐵混凝除藻的效率提高10%~15%,將氣浮除藻的效率從75%提高至93%。但是臭氧一般不易貯存且發(fā)生裝置較為昂貴,因此設備投資和運行費用都很高。
KMnO4在水處理過程中可以同時發(fā)揮氧化、消毒和微絮凝的作用。與臭氧相比,它不但價格低而且生產(chǎn)使用方便。KMnO4對混凝除藻效果的強化作用十分顯著,當鋁鹽混凝劑的投量為0~40 mg/L時,使用1.7 mg/L的KMnO4預氧化可以將藻細胞去除率提高10%~30%。但是,由于KMnO4的水溶液呈紫色,使用不當容易造成出水色度和錳離子濃度超標的問題。
2.3 氣浮除藻
氣浮除藻是通過微小氣泡與藻絮體的結(jié)合使絮體跟隨氣泡上浮從而達到固液分離的一種物理除藻方法。氣浮技術主要分為電解凝聚氣浮、生物及化學氣浮、分散空氣氣浮和溶解空氣氣浮。其中溶解空氣氣浮包括壓力溶氣氣浮和真空溶氣氣浮兩種,水廠中一般采用的是壓力溶氣氣浮,這種方法能夠穩(wěn)定產(chǎn)生10~100 μm的微氣泡。
氣浮過程中的分離效率高度依賴于藻細胞與氣泡之間的碰撞和粘附效率。與藻細胞類似,氣泡也是帶負電荷的,這可能是由于氣液界面處不對稱偶極子的存在造成的。藻細胞和氣泡所帶的同性電荷不利于它們之間的碰撞和粘附,從而抑制氣浮除藻的效率。已有研究提出通過引入表面活性劑來促進氣泡對藻細胞的粘附作用,然而這種方法仍無法實現(xiàn)更高的藻細胞去除效率。相反,通過聚合物的架橋作用可以實現(xiàn)藻細胞的有效去除,但卻會導致處理后水體中高濃度聚合物的存在,這是因為聚合物不容易粘附到氣泡上造成的。因此,壓力溶氣氣浮除藻的方法需要進一步的優(yōu)化,以避免藻類爆發(fā)期間各種水處理問題的發(fā)生。
研究報道,混凝過程的引入可以增大顆粒粒徑進而強化氣浮除藻效果;相比沉淀工藝,氣浮使絮體上浮至水面而去除的速度要比沉淀工藝快的多,尤其是對于高藻水的除藻效果顯著。同濟大學胡澄澄等通過中試研究對比了混凝/沉淀和混凝/氣浮兩種工藝單元處理太湖原水的效果,直接證明了混凝/氣浮工藝比混凝/沉淀工藝更能有效地去除藻類。然而,氣浮除藻的效率高度依賴于混凝劑投加量和混凝過程中形成含藻絮體的能力。由于藻細胞低密度、高運動性、形態(tài)多樣的特點和AOM的干擾導致傳統(tǒng)的鋁鹽混凝過程難以實現(xiàn)藻的高效混凝,并且所需增加的混凝劑投量無法在化學計量的基礎上預估,最終導致無效氣浮。無效氣浮可引發(fā)一系列的問題,例如出水濁度高、縮短濾池運行周期和出水中含藻毒素等。因此,氣浮之前混凝過程的進一步優(yōu)化對避免藻類爆發(fā)期間出現(xiàn)上述問題具有關鍵的作用。
2.4 超聲除藻
超聲除藻是利用超聲波引發(fā)質(zhì)點高速往復運動,通過物理作用使得藻細胞受損、破裂;同時產(chǎn)生的超聲空化作用會破壞藻類蛋白活性,通過抑制光合作用減緩藻類生長;另外,水分子在高壓高溫的空化泡中能產(chǎn)生羥基自由基,通過與胞內(nèi)有機物接觸進行熱解反應,實現(xiàn)對藻類的滅活和分解。
超聲除藻的主要優(yōu)勢在于可以快速去除藻類,而且不需要額外藥劑,安全無害;操作技術和控制方法簡單容易,可以使用自動化控制手段,節(jié)約成本。這種方法的主要缺點是超聲波在傳播的過程中頻率會迅速降低,限制了使用的場景;同時限于治理成本,超聲除藻的初期投資以及自動化技術的發(fā)展都制約了超聲除藻的普及。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wǎng)/中國固廢網(wǎng)/中國大氣網(wǎng)“的所有內(nèi)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huán)境平臺所有,如有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huán)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lián)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技術的前進方向就是‘三十年河東,三...
2023(第二十一屆)水業(yè)戰(zhàn)略論壇上...
010-8848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