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三:看的見問題,卻看不見“療效”
癥狀特征:作為一個城鎮(zhèn)供水管網有年頭的地區(qū),各種各樣的“衰老”導致供水企業(yè)患上“病情”嚴重的“高產銷差綜合癥”。另一方面,“年紀大”,“底子差”等原因導致的短期“治療”效果不明顯也會導致別人的眼睛只“盯著”問題看。
病因:當問題的嚴重程度超過“療效”的明顯程度時,外界對問題的關注度就會鎖定在問題本身,從而可能忽略了問題存在的原因和改善問題的難度。這是“效果時代”下的思維,看不見效果就是沒效果,效果不夠令人滿意就是付出不到位,甚至于是沒有付出。因此,有疑似此類“癥狀”的供水企業(yè)也不必過于驚慌,“病因”可能不在自身。
病理分析:
1. 外部因素導致的問題的嚴重程度比較高。城鎮(zhèn)供水行業(yè)自建國前就存在于部分城市中,其地下管網有相當長的歷史。隨著國家經濟發(fā)展,城鎮(zhèn)化水平也越來越高。供水企業(yè)也跟隨國家發(fā)展的腳步積極嘗試服務轉型,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不得不說,從公共事業(yè)向服務型企業(yè)身份轉變的難度之大是供水企業(yè)經營能力提升慢的原因之一。同時,用戶觀念轉變的速度之快進一步拉開了供水企業(yè)服務與用戶需求間的差距,增大了改善問題的難度。用戶數量增長和用戶需求提升要求供水企業(yè)在生產能力和服務水平上做出提升,但是用戶對供水企業(yè)做出改變需要花費的時間和資金的寬容度上卻沒有相應提升。(相關鏈接:條漫 | “濤濤”帶您領略中國供水 70 年巨變)
2. 供水企業(yè)與用戶之間的關系不夠密切。盡管供水企業(yè)在服務提升上做出了不少努力,但是供水服務的用戶和經營者之間對于這份努力的認知卻存在差距。兩者之間溝通少,關系不夠緊密是認知差距產生的原因。供水企業(yè)需要更有針對性的加強與用戶間的互動,讓用戶更清楚地看到供水企業(yè)在解決問題上的積極態(tài)度和切實努力,引導用戶從更合理的角度看待當前產銷差率高的問題。
結語:以上三種“癥狀”是目前對于供水企業(yè)“高產銷差綜合癥”來說較為常見的,可能有遺漏,歡迎各位在評論中補充。作為供水企業(yè),關注產銷差并不僅僅是為了得到一個高低的評判,更多地是希望尋找自身是否存在問題,從而能夠有針對性的做出改善。同時,作為用戶,或許對問題的具體情況了解得更深一些,對“療效”顯現的周期容忍再長一些就能看到期望的效果。“患病”不可怕,找準“病因”才能“對癥下藥”。先通過“自診”找準自己“病因”,下篇小編就和大家聊聊高效的“降差療法”。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huán)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huán)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生態(tài)環(huán)境部、住建部、國家發(fā)改委、水利...
近年來,隨著中央層面的逐漸重視,...
010-8848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