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 明
水價漲聲接連數月不息,水價應聲走高,至今我國30多座城市已上調或準備調高水價,上調幅度少則幾角多則一元不等。同時,回應水價上漲的“殺聲”亦可謂兇猛,網上和平媒的“板磚”,向著有關部門和支持漲價的專家劈頭蓋臉地砸去。其間還出現(xiàn)了這樣一種“非主流觀點”:外資水務企業(yè)是漲價的操縱者,外企壟斷了中國水務市場。
8月21日的《經濟觀察報》稱: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官員及有關專家正在就水價問題在部分城市調研,調研重點之一是外資在中國水務市場的影響,以及外資與這一輪水價上漲的關系等。
有部分官員和專家據輿論反彈認為“水價已經從經濟問題演變?yōu)槊裆鷨栴}”,水價調查舉動當屬官方對水價論戰(zhàn)的一個回應??磥?,官方在回應輿論的時候,對涉及“外來陰謀”和“民族主義”的話題,還是格外注意、特別優(yōu)待的。
外資水務企業(yè)如今是否具有了壟斷、操縱中國水務、水價的條件,這不僅要看其市場占有和自身實力,還要看其是否具備左右水務行政、駕馭官意民心的特權。
據全國工商聯(lián)環(huán)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提供的資料,“在華主要外資企業(yè)目前所有簽約項目的供水總能力不到全國供水總能力的10%,排名第一的威立雅水務實際市場占有率不到3%”。如果外企憑這點業(yè)績就成了中國水務的莊家或霸主,那么它們的效率和智力簡直優(yōu)越到神奇了。如此,外企獲得了最大特權甚至被外企奪了權的說法,都有成立的理由。
許多地區(qū)的居民連外資水務企業(yè)的名字都沒聽說過,但照樣享受水價連年上漲的待遇。這類地區(qū)的居民聽到外企操縱的說法,自然想到這是有人找外企“背黑鍋”,并且是連外企介入之前的黑鍋一并背起。
找人背鍋也要講常識。理論上,凡是外企進入的地方,水價上漲都可能與外企有關,至少外企是愿意漲價的。而沒有外企蹤跡的地方也拉上外企來背鍋,這就過于侮辱大家的智商了。
沒有外企就沒有水價上漲嗎?沒有外企的地方水價就必然比有外企的地方高嗎?外企進入后水價一漲就一定不合理、就不是“大勢所趨”了嗎?顯然,這都是水價調查應搞清的基本問題。對水價漲價幅度最高的城市,倒是沒人指出這和外企有什么關系,比如地處平原的洛陽、水資源豐富的寧波,提價幅度都令人咋舌,這又是誰的“陰謀”呢?官方選人舉辦聽證會,與會者鮮有反對漲價的聲音出現(xiàn),若是外企在幕后操作,政府的聽證會都是為外企代辦的了,政府也就成外企傀儡,與會人都是外企親信了吧?
外企欲進入中國水務可以理解,因為這行當本是壟斷性的,并且以外企的管理標準看來,中國水務的空間和潛力實在很大。它們愿意提價,但其利潤目標必須在雙贏的前提下才能實現(xiàn),為了卡住中國人喝水的脖子而進入中國水務市場,那是傻瓜的智力、瘋子的任務,并不屬于正常商家的想法。
中國消費者并非凡是漲價都反對、都厭惡,他們的困境在于不知情和無法講理。消費者并非在外企進入水務之后才輸了,其實是從來都沒贏過。
之所以產生外企欲“水淹中國”的說法,是由于咱們自己的水務、水價信息不透明,不僅透明的要求是奢侈的,甚至連審計都難以進入。外企的信息也進入內部的保密范圍,屬于“連帶”而已。需要這樣遮掩的地方必然有巨大的不正當利益存在,也能隨意隨時地制造種種“像樣的”借口,拉人背個黑鍋的條件也很優(yōu)越。
(作者為知名網友)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huán)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huán)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lián)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技術的前進方向就是‘三十年河東,三...
2023(第二十一屆)水業(yè)戰(zhàn)略論壇上...
010-88480329